扫描关注我们

返回

PP材料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12月27日 10点44分 新长城

一、材料简介

聚丙烯树脂(Polypropylene,简称PP)是由丙烯聚合而成的一种热塑性树脂,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性。由于PP性能良好、安全无毒、价格合适、制品轻便,现在被广泛运用在家用电器、产品包装、汽车部件、医疗器械等领域。

聚丙烯在1951年由菲利普石油公司的Paul Hogan和Robert Banks第一次合成成功。1954年,意大利科学家Natta在西班牙完善并合成第一种聚丙烯商品。1957年,意大利的蒙特卡提尼公司和美国赫克勒斯公司分别建立了6000t/a和9000t/a的聚丙烯生产装置。此后,聚丙烯的知名度激增,整个欧洲开始了广泛的商业生产。80年代至今,聚丙烯产量在合成树脂中居于前列,现在仅低于聚乙烯,居第2位。

我国于1962年开始研究聚丙烯生产工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聚丙烯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关于聚丙烯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先后建立了燕山、扬子、辽阳等一批大中型聚丙烯生产设施,各地也兴建了大量小型散装聚丙烯生产设施,并对缓解供需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产规模的大幅度增加,促使我国聚丙烯树脂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溶剂聚合法(又称泥浆法)、溶液聚合法、本体法、气相法和本体-气相法组合工艺等五大类。其中由于溶剂聚合法工艺原始,目前工业上基本不再采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为更为先进的本体法、气相法和本体-气相法组合工艺。

聚丙烯树脂按分子中甲基(-CH3)的空间位置不同分为等规聚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APP)三类。

按用途可以分为扁丝(窄带)、纤维、薄膜、挤塑、吹塑、注塑等级别。

按单体种类分为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均聚聚丙烯是指在聚丙烯主链上只有一种链节,而共聚聚丙烯在主链上除丙烯链节外还分布着其它单体反应后形成的链节。共聚聚丙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聚丙烯的性能。

二、聚丙烯的应用

聚丙烯是一种原料易得、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便宜、用途广泛的材料。聚丙烯树脂主要应用领域为:

1.编织制品

编织制品(塑编袋、蓬布和绳索等)所消耗的PP树脂在我国一直占很高的比例,是我国聚丙烯消费的最大市场,主要用于粮食、化肥及水泥等的包装。

图一.png

2.注塑成型制品

注塑制品主要应用在小家电、日用品、玩具、洗衣机、汽车和周转箱上。

图二.png

3.薄膜制品

聚丙烯薄膜主要包括BOPP、CPP、普通包装薄膜和微孔膜等, BOPP具有质轻、机械强度高、无毒、透明、防潮等众多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工、电子电器、胶带、标签膜、胶卷、复合等众多领域,其中以包装工业使用量最大。

图三.png

4.纤维制品

聚丙烯纤维(即丙纶)是指以聚丙烯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成的一种纤维制品。聚丙烯纤维分为短纤、长丝、无纺布(纺粘和熔喷)、烟用丝束、膨体连续长丝(BCF)等,应用领域包括包装、香烟滤材、土工、建材、服装、地毯、卫生制品等。

图四.png

5.管材

聚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管道连接方便(热熔接、电熔接、管件连接)、可回收使用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给水系统、采暖系统、农田输水系统、以及化工管道系统等。

图五.png

三、全球聚丙烯树脂市场的分析

截至2023年底,全球聚丙烯产能达到10789万吨/年,同比增长5.8%。其中,东北亚地区的聚丙烯产能占全球的49.7%,位居首位

预计2025年世界聚丙烯产能将达1.18亿吨/年,2021~2025年产能年均增速为5.2%。未来几年,东北亚仍是世界聚丙烯主要的消费地区,且需求年均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新建装置投产,聚丙烯的缺口将大为减少,甚至在部分时段可能转为净出口地区。(见表1)

表1. 2021~2025年全球PP树脂供需现状及预测表

图六.png

2023年, 世界聚丙烯主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前十位生产企业产能合计4246.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39.2%。其中,中国石化是世界最大的生产企业,其1003.0万吨/年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9.3%。利安德巴塞尔和沙特石油公司以670.6万吨/年和553.9万吨/年的产能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见表2)

表2. 2023年全球前十PP树脂生产企业及产能

图七.png

2023年世界聚丙烯消费结构中,注塑领域占比最大,占聚丙烯总消费量的33%;其次是薄膜领域,占比25%;用于拉丝领域的占比为21%。(见图1)

图八.png

图1 2023年世界聚丙烯消费结构图

四、国内聚丙烯树脂市场的分析

我国聚丙烯消费量逐年增长。旺盛的市场需求推动产能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在五大通用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稀、聚苯乙烯及 ABS)中,产量已经超过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位列第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丙烯生产国之一。截至2023年底,中国聚丙烯产能达到3954万吨/年,同比增长16.2%;2023年产量为3225.0万吨,同比增长7.0%;全年平均开工率约81.6%。预计到2024年底,中国的聚丙烯总产能将达到4500万吨/年,甚至有预测指出可能达到4857万吨

我国是聚丙烯净进口国家,2023年聚丙烯进口量为269.7万吨,同比减少23.5万吨,下降幅度为8.0%;进口金额为27.9亿美元,同比减少7.7亿美元,下降幅度为21.6%。2023年聚丙烯出口量为114.9万吨,同比减少0.8万吨,下降幅度为0.7%;出口金额为13.9亿美元,同比减少3.6亿美元,下降幅度为20.4%。

2023年中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为3379.8万吨,同比增长5.9%;自给率为95.4%,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中国聚丙烯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用的保鲜膜,大到汽车上的防撞杠。其中,拉丝继续占据着首位,其次是注塑、纤维、BOPP、管材等领域。(见表4)

表4.近三年中国聚丙烯表观消费量统计表

图九.png

截至2023年底, 中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约92家,总产能达到3954万吨/年,新增产能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东莞巨正源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能源(茂名)有限公司、广西鸿谊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弘润石化(潍坊)有限责任公司、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等装置。

近年来聚丙烯生产企业中,除石油石化企业外,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渐提升,行业集中度较低。2023年,中国石化聚丙烯产能占总产能的25.4%;中国石油占总产能的11.5%;其它企业占总产能的63.1%。随着新产能投产,区域占比也发生了改变。华南、西北、华东分居前三位。(2024国内聚丙烯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见表5)

表5.2024年中国聚丙烯生产企业产能情况表

表1.png

聚丙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小到日常用的保鲜膜,大到汽车上的防撞杠。我国聚丙烯下游消费以注塑制品、编织制品和纤维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达到84.1%。其中,注塑制品为聚丙烯下游第一大消费领域,占比达到37.1%;其次为编织制品和纤维,分别占比29%和18%。(见图2)

图十.png

图2 2023年我国聚丙烯下游消费领域占比情况

价格方面,由于疫情的全面放开,聚丙烯价格下落明显。2024年,国内聚丙烯价格在8000-10000元/吨之间震荡。以中国塑料城台塑(宁波)的1120为例,2024年主流价格运行区间在8000-9000元/吨;其中,最高点出现在1月底2月初,最低点出现在7月,均价在8310元/吨,较去年均价8730元/吨,跌420元/吨,跌幅4.81%,下跌明显。

图3为2023年我国塑料城部分聚丙烯牌号市场价格月均走势。一季度:国内PP市场行情盘后偏强整理。新年伊始不利因素主导,市场人士不抱有过多幻想,前期部分适度让利走货,后续直接进入“躺平模式”。2月因穿插中国农历春节长假,PP市场走势始终“我行我素”,价格一直在一个偏低的区间内运行。进入3月,不少石化稳价或涨调,成本面支撑作用良好,但“两桶油”库存同比高位,而下游订单跟进不及预期,供需博弈的局面异常突出,从而牵制现货行情上行空间。二季度:国内PP市场行情被“暖气”笼罩,盘中小幅趋扬。除了宏观政策面刺激,叠加PP期货均幅上行,同时外盘/单体亦给予提振,不少石化跟涨出厂价格,由于来自成本面的支撑良好,商家提价走货的不在少数。但无奈来自成交的阻力有增无减,下游坚持刚需、择低采购,以满足正常生产即可。对于后市,若需求端不来一次“回马枪”,在供应强势指导下,市场维持弱势震荡格局还将继续。三季度:国内市场先跌后涨。7、8月伴随前期多条装置重启拉动供应增量,市场供应逐步偏向宽松,然下游工厂整体订单情况有所缩量,开工处于下行态势,同时PP期货又反复无常,现货市场在持续负反馈下,整体偏软格局表现的淋漓尽致,商家对此亦满怀消极。直至临近9月底,聚丙烯市场有轻微反弹,政策端超预期助力,且原油表现偏坚挺,推动盘面反弹向上,现货同步保持反弹趋势,但涨幅弱于盘面。四季度: 10月份,国内PP市场不尽人意,行情涨后持续回落。宏观支撑转淡,刺激政策虽有陆续推进,但整体趋于常态化。聚丙烯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回归基本面,供应端综合来看,在新增产能暂未投放的情况下,聚丙烯供应端阶段性缩量,一定程度支撑此轮弱势行情的止跌。但缺乏终端需求的提振,聚丙烯上行阻力仍明显。后期来看,旺季即将收尾,整体订单表现平平,接货力度不足,因此基本面矛盾陆续显现的背景下,现货仍将以弱势盘整为主。11月份,国内PP市场继续在僵持中运行。本月临时性检修企业增多助推供应端缩量,停车影响量处在高位,叠加新增扩能尚未完全释放,暂未对市场造成有力冲击。且季节性消费需求淡去,终端企业订单增量表现差强人意,工厂刚需补货为主,场内交投谨慎,需求疲软拖累现货走势,聚丙烯延续供需双弱态势。成本端锁定市场底部支撑,短期宏观指引持续影响,12月经济工作会议利好未来经济信心。后期来看,随着前期装置重启及新扩能放量,市场矛盾将集中于未来需求缩量与供应端增量不匹配担忧。市场供需端结合成本变量相互抗衡,预计后期PP 市场弱势僵持局势难改。11 月份的市场处于利好与利空博弈的阶段,预计12 月份聚丙烯市场的局面可能延续焦灼。

图十一.png

图3. 2024年PP部分牌号市场价格(中国塑料城)走势图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资料和数据力争可靠、准确及全面,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处理中...